close

  “房價雖高,但地價更高,而鋼筋、水泥等原材料也不知道翻了多少倍了。”經營著一家中小型房地產公司的張總告訴羊城晚報記者,“開發商是賺差價的,房價上漲的錢並不是都進了我們的口袋,我們的利潤率並沒有太大變化,但是經營一個項目的資金規模卻比過去大了許多。”
  張總大倒苦水,“大多數開發商並沒有像媒體報道的那樣,他們可以從房價上漲中獲得暴利,開發門檻升高了反而讓一些中小規模的開發商日子越來越難過,只有那些很早之前手裡就囤了大量土地的開發商才是受益者。”
  張總給記者講了他好朋友老劉的故事。老劉和張總既是同學又是同行,各自經營一家中等規模的房地產公司,兩人認識二十幾年,張總說,老劉是“豬乸命”,而自己則是“戇居居”蓋樓、賣樓瞎折騰。
  原來,老劉的公司2003年在白雲區拿了一塊不太小的地,但由於種種原因,和另外一家企業打起了官司,法院要求在官司沒解決之前不得開發。官司一拖就是六年,到了2009年年尾才搞定,在沒法開發這幾年老劉非常鬱悶,但六年過去了老劉才發現自己抱著一個金元寶。
  這幾年房價一路飆升,“2003年那塊地的樓面地價也就幾百塊一平方米,最近一兩年這裡的樓面地價至少也要一萬多一平方米。”張總為此羡慕不已,“老劉這一塊地賺了我們十塊地的錢。”
  如果說老劉是因官司得到“意外收穫”,那麼在政策允許範圍內的“囤而不建”,則是現在不少開發商的“潛規則”,“很多開發商都是不建房子、專炒地皮的,因為後者比前者賺得多得多。”張總告訴記者。
  (原標題:囤地的“豬乸命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w68qwda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